本頻道不提供槍手服務,請大家為學術誠信負責。但非學術寫作可代寫,包括email、CV、Personal Statement、IG po等等,其他請查詢。

淺談如何寫一篇中文學術論文

中文,不光是一種語言,更是讓同學們頭痛不已的科目。無論是副學士還是大學生,中文基礎課程是所有Year 1同學終究逃不掉的惡夢。通常而言,這些科目的期末論文都是要你找一本書或文章,然後撰寫一篇學術論文,分析這篇文學作品。但對於剛踏入大專界的你,才剛脫離DSE沒多久,又如何懂得怎麼寫中文的學術論文呢?也許本文能夠幫的上你。

📖取材📖
通常而言,中文的文學作品莫過於以下幾類:古典小說、古代散文、詩、詞、曲、現代文學(1919-1949)、當代文學(1949-至今)等。所謂:「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」,要寫一篇好的論文,前提要有好的取材。

選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興趣。以我個人為例,我不怎麼喜歡研究先秦的作品(《論語》、《詩經》、《楚辭》等),我就是覺得這類作品有很多大道理、而且語言也很濃縮,所以看起來頗辛苦。我比較喜歡做唐宋的詩、詞或者現代文學,這些作品至少我看得懂,而且自己對於現代文學的作家也比較有興趣。(例如:張愛玲、魯迅、茅盾這些)

此外,選材的篇幅也很重要。詩、詞的篇幅太短,通常來說我不會用一首詞/詩寫一篇論文,因為這樣我很難發揮。如果要寫詩詞,我多數會進行對比,例如:比較同一個作家有相同色彩的詩/詞作。至於小說,小說有不同的篇幅(長中短),若非必要,我真的不會做長篇小說,因為內容太多了。我會推薦中篇或者短篇小說。例如張愛玲的《傾城之戀》就是短篇小說,長度剛好。

案:散文也是個很好的選擇。長度適中,而且無論古代或現代都有散文作品,所以也適合作為作為學術論文的選材。

🤔定題🤔
選好文學作品後,下一步就是要構思論題。同通常會按照以下幾個方法構思:

(1)作品 / 作者特色
每個作家都有個人的寫作特色,而他們筆下的作品也具有相應的色彩。比如說張愛玲筆下的故事都有荒涼、蒼涼的色彩,但呈現出來又有種「舉重若輕」的感覺;茅盾的作品不乏有主題先行的特色,作品是為了呈現他的政治理念而寫的。

所以說,定題目的時候你可以按照該作品本身的特點 / 作者本身的寫作風格,構思論題。例如:張愛玲筆下女性的命運與價值——論《金鎖記》

(2)作品對比
如果說,光寫一部作品你覺得不足夠的話,其實對比作品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你可以對比「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」或「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」。舉個例如:對比魯迅的《祝福》與《故鄉》,這兩部作品都是魯迅筆下的鄉土文學,因此具有相同和相異的地方。

「不同作者的不同作品」:
例如:詩中有畫,畫中有詩——對比王維《山居秋暝》和杜甫《絕句》
兩首作品都是分析詩作中的畫面感(可以分析相同、相異、色彩等)

(3)文學批評
文學批評通常有幾種:社會歷史批評、印象批評、心理批評、文體批評、文本批評、性別批評、文化批評等。同學可以透過這些批評手法,構思你的論文方向。

比如說:性別批評可以分析女性書寫,剛才所說張愛玲的女性書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然後心理批評就可以用到佛洛伊德的潛意識、顯意識等西方心理學理論,然後分析作品中人物的想法。例如:郁達夫的自卑心理——論《沉淪》等。

(4)修辭分析
如果你覺得以上的定題方式太複雜,不適合你的話。沒關係,你還可以用最簡單的方法——修辭分析,也就是分析文學作品中的寫作手法、修辭等內容。例如:比喻、意象、呼應這些。

✏️語言色彩✏️
定好題目、寫好大綱之後,就要開始寫字了。有點要提醒大家,書寫的時候請不要投放過多的文言色彩。先前我點評一位同學的學術論文,他整篇論文都是「之乎者也矣焉哉」這些充滿文言色彩的語調。老實說,這篇是學術論文,不是文學創作,請書寫白話文,不要這麼文謅謅。

最後,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後,你對於自己那篇中文學術論文還是絲毫沒有頭緒的話。別擔心,你可以找 @essayC 的團隊幫忙。加油!

發佈留言